一键总结音视频内容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摘要

沈辛成老师在本次演讲中深入剖析了当前教育体系,特别是高考,所存在的“表繁而里简”问题。他指出,高考看似考察内容丰富,实则只侧重记忆、数理和推演三种狭窄能力,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意愿和意义感。在AI时代,这些被过度强调的能力反而变得最不重要,而那些被忽视的独特能力,如感知、操作、狂热和创造,才是个人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他呼吁教育应回归发现、激发和保护学生天赋的本质,鼓励个体向内探索,而非盲目追逐外部标准。

亮点

  • 演讲者指出,当前教育体系,特别是高考,存在“表繁而里简”的问题,即表面上学习内容丰富,但实际考察的能力却非常狭窄,主要集中在记忆、数理和推演。
  • 他认为,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意愿和意义感,是因为他们使用自身独特能力的机会太少,而考试只考核了非常有限的能力,导致许多天赋无法施展。
  • 演讲者通过分析“打游戏”现象,说明当个人敏捷观察和高超手速等能力在现实中无用武之地时,便会在游戏中寻求正反馈,这反映了能力与意愿之间的关系。
  • 他强调,高考中过度依赖记忆能力的考核,使得学生误以为通过努力补齐“短板”就能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是在训练同一种能力,这与现实中需要不断放下、轻快前行的成长路径相悖。
  • 演讲者提出,任何领域的一流人才都应具备“狂热”和“创造”这两种稀缺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当前的标准化考试体系中却往往不被考察。
  • 他指出,AI时代记忆等标准化考试最看重的能力已变得最不重要,真正的AI赋能教育应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聚焦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并发现、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独特能力。
  • 演讲者通过李时珍和宋应星等历史人物的例子,说明许多“栋梁之才”在科举考试中是失败者,但他们凭借独特的“出力之才”最终被历史选择,这与当下时代犒赏“偏科生”的趋势不谋而合。
  • 他呼吁学生和家长应向内探索,发现并发挥自己的初始数值和独特能力,因为人生的意义和立足社会的根本,正是源于这些独一无二的能力组合。

#教育反思 #AI时代 #能力培养

思考

  1. 在AI时代,除了记忆、数理和推演,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识别并培养那些被演讲者提及的“独特能力”,例如感知、操作、狂热和创造?
  2. 演讲者提到“真正的AI赋能教育不是小加小减,而是大乘大除”,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颠覆性的措施来实现这种“大乘大除”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