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iGPT 成长系列] 第 4 期 | 本地音视频 AI 一键总结:Hack Engine 黑客马拉松实录回顾
大家好,欢迎来到 BibiGPT 成长系列的第四期!本期内容,我们将时光倒流,回顾在 Hack Engine 黑客马拉松 活动中展示 BibiGPT 的珍贵时刻,内容整理自当时的分享视频 【BibiGPT】本地音视频 AI 一键总结丨Hack Engine 黑客马拉松实录,内含彩蛋。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基于早期视频整理,当时展示的部分功能和界面可能随着产品的快速迭代已有所更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分享当时开发 BibiGPT 的初心、技术思考、遇到的挑战以及那些充满激情的幕后故事。希望这些早期的探索和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价值。
团队介绍:真实与虚拟的 AI 创力量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当时的团队——"AI 创"。这个名字寓意着 AI = All In,全身心投入;同时,"创"代表着创意、创造、创新。团队不仅有我和 Niko、Tantan 这些真实成员,更有由 AI 组成的"虚拟军团"。
从统筹规划的 ChatGPT,到辅助编写脚本、代码的 Wrap.dev CLI、Cursor.so、GitHub Copilot,再到文案撰写、阅读辅助、海报设计、插图生成乃至 Logo 设计,AI 工具在各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BibiGPT 从诞生之初就流淌着 AI 协作的血液。
BibiGPT 诞生:AI 音视频一键总结神器
我们当时参赛的产品是 Copilot for Video - BibiGPT。它的核心理念是"AI 音视频内容一键总结",口号是"no bibi, show me the notes!"。当时,BibiGPT 已经支持 Bilibili、YouTube 视频链接以及本地音视频文件的总结。连产品的 Logo 都是我和 New Bing 花了 2 小时合作的成果。
用户们给 BibiGPT 起了很多有趣的昵称,比如"省流神器"、"课代表"、"文案秘籍"、"观点大师"、"会议助理"等等。我们的目标就是让音视频信息像浮云一样轻松获取,实现高效学习。
核心功能:多维视图,高效学习
BibiGPT 的设计目标是成为学习场景下的 AI 音视频助手,能够处理多模态内容。当时已经实现的核心功能包括:
- 大纲视图: 输入 URL 或上传文件后,一键生成视频内容的概览和亮点总结。
- 内容分段 & 时间戳跳转: 自动将内容分段,并关联视频时间戳,方便用户快速跳转到感兴趣的部分。
- 字幕列表 & 时间线: 提供完整的字幕文本,并以时间线形式展现,方便查阅和定位。
- 思维导图: 一键生成内容的思维导图,结构化呈现信息,一目了然。
- 个人中心 & 总结记录: 用户可以在个人中心回顾过往的总结记录。
- 工具集成 & 笔记导出: 支持一键将总结内容导出到 Notion、Roam Research、Obsidian、FloMo 浮墨笔记等主流笔记软件。
- 浏览器插件: 提供浏览器插件,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一键召唤 BibiGPT 进行总结。
- 热门总结 & 集体智慧: 用户可以订阅社区的热门总结,从集体智慧中获取灵感。
实战演示:从 YouTube 到本地文件
在 Hackathon 上,我们演示了 BibiGPT 的实际操作流程。
对于 YouTube 视频,只需粘贴链接,点击"一键总结",即可快速获得带时间戳的英文总结。还可以轻松切换为中文,并选择是否显示 Emoji,生成清晰的大纲式亮度和概述。
针对本地音视频文件,用户可以直接上传文件。BibiGPT 会进行转换和识别,同样生成字幕列表、大纲视图、思维导图和文章模式等多种形式的总结。当时演示处理我几天前发布的 ChatGPT Plugins 视频,本地文件字幕识别的准确率已经相当高。生成的总结内容也可以一键保存到 Notion 等笔记工具中。
创业思考与未来展望
视频最后,分享了当时即刻瓦总关于创业的几点思考,例如"尽快上线"、"留存数据是重要数据"、"早点商业化"等,这些观点我们都非常赞同并在实践。
同时,我也补充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不要爱上你的产品,快速淘汰"这一点,我认为更准确地说,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产品,但这份热爱需要建立在"热爱"、"擅长"和"市场需要"三者的交集之上。只有这样,产品才能真正拥有改变世界、值得我们长期守护的价值。
回顾这次 Hackathon 的经历,充满了激情与挑战。BibiGPT 从一个想法到一个初步成型的产品,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和 AI 的赋能。虽然产品形态和功能已今非昔比,但那份"AI 创"的精神和解决用户痛点的初心始终未变。
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这期回顾能让你对 BibiGPT 的早期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敬请期待 BibiGPT 成长系列的下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