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总结音视频内容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从零学摄影13期:小白也能懂的——曝光补偿和测光原理

欢迎收看泰罗的摄影教程,本期将为大家彻底理解曝光补偿和测光的概念。我的主页提供超过一百期免费的摄影和后期教程,一定能帮助到你,先关注一波。

曝光三要素

大家都知道曝光的三要素是光圈、快门和ISO,它们是影响曝光的唯一参数(除非使用物理滤镜)。

曝光补偿

当三要素都固定时,曝光补偿不起作用,但当至少有一个参数被设置为自动时,曝光补偿就可以人为设定。曝光补偿的角色从测量器变成了指挥官,可以直接控制最终的曝光结果,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拍摄本身。

测光原理

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会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会被反射。反射的光越多,物体看起来就是个浅色,反射的少,物体看起来就是深色。自然中所有物体的平均反射率大约是18%,而这18%的反射率在视觉感受中正好是介于黑色和白色的中间值,也叫18度灰。

相机会假设所有场景的物体平均反射率都是18%,它的任务就是忠实的把这18%的反射率给还原出来,也就是说相机希望照片中的所有像素平均亮度等于18度灰。

当你给定一个参数,相机如果计算得出这张照片的平均亮度正好是18度灰,曝光补偿就会显示为0。如果它算出照片的平均亮度比18度灰更暗,曝光补偿就会显示为负数。如果你用自动挡拍摄,曝光补偿设为0时,相机就会给出一个参数组合使得成图的平均亮度等于18度灰。

但是,相机会假设所有场景的物体平均反射率都是18%,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显然不正确。整个自然界平均反射率确实是18%,但局部就不好说了。比如说雪地的场景实际的反射率大概是90%,煤矿的矿场实际的反射率大概10%。

那么,如果我们这时候把相机的曝光补偿设为0,也就是用相机自以为正确的曝光参数,那么就会把洁白的雪和漆黑的煤炭都拍成18度灰,显然不对。因此,当场景的反射率与自然界整体的反射率有区别的时候,相机就会判断失误,需要我们手动修正。

曝光补偿的真正作用

修正测光逻辑的漏洞。

不同的测光模式

不同的测光模式区别只在采样范围。

  • 模式一:对整张照片采样会统计所有像素亮度并计算平均值。
  • 模式二:只对中心一小部分进行采样。
  • 模式三:连着之间在采样时中间位置做个加全处理然后才算平均值。

最常用的测光模式是一种考虑全局的智能测光,在长期实践中这种测光确实是适用性最广也最稳定。

小测试

现在测光模式是多重测光,ISO自动。如果我把背景换成黑色,肤色是否会变化?如果背景中出现了强光,肤色会如何变化?如果换成点测光,背景的变化会影响肤色吗?

答案是不会的。

在交流群中,我不止一次看到过说,如果光比太大就应该改变测光模式,测光模式跟光比有啥关系?它能够做到同时压暗亮部提升暗部吗?绝对不能,它可以分区域测光但不能分区域曝光。

所以,我们是否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下切换不同的测光模式以获得更准确的曝光?应该还是不应该?

个人觉得,99%的情况下,其实没有必要切换测光模式,因为我们有曝光补偿。如果画面暗了,我们就直接提高曝光补偿,如果亮了,我们就压暗。切换测光模式就像是更换考试的方式,而曝光补偿的改变呢就相当于是直接改变最后的分数了。显然是后者更直接。

下一期,我们继续探讨曝光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宁静勿报还是向右曝光到底怎么选。我们下期再见,别忘记给波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