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总结音视频内容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好的,这是一篇根据杨圣敏教授讲座内容撰写的读后感,力求符合您的要求:
看了杨圣敏教授讲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感觉收获很大。他讲的内容很丰富,从我们中国人最早从哪里来,一直讲到近代怎么站起来,让我对“中华民族”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开始讲中国人的起源,特别有意思。以前我以为我们就是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进化来的。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有争论,有人说我们都是从非洲来的。杨教授讲了两种观点,一种是非洲起源说,说现代人都是非洲一位女性的后代。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主要是本土连续进化来的,中间也融合了一些外来的基因。最后他提到最新的研究,说明我们中国人是本土进化为主,也融合了其他基因。这让我觉得,我们民族的根很深,也很复杂,不是简单一句话能说清的。
然后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什么我们说有五千年文明。西方人主要看有没有文字,我们商代才有文字,三千多年。但我们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有没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有没有城市和国家,有没有阶级分化。杨教授举了很多考古发现的例子,像良渚、石峁、陶寺这些古城遗址,规模很大,有宫殿、仓库、观象台,说明五千年前确实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了。那些玉器,特别是中间有孔的玉器,代表祭天,很多地方都有,说明当时大家有共同的文化观念。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文字更有说服力,证明我们的文明真的很古老。
接着讲华夏族的形成。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发展最快,形成了华夏族。杨教授解释了“华夏”的意思,就是有礼仪、服饰美。分封制让疆域扩大,文化传播,但也埋下了分裂的种子。春秋战国虽然分裂,但思想文化大发展,百家争鸣,为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秦朝统一后,废分封,设郡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把国家真正统一起来。汉朝继承秦制,疆域更大,设西域都护府,把更多地方纳入版图。这时候,一个自在的、多民族的中华民族就形成了。杨教授强调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汉族本身也是融合了很多民族形成的,中原文化像大海,不断吸纳融合周边文化。这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讲到鸦片战争,这是个大转折。以前我们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共同体,但鸦片战争后,外国入侵,割地赔款,中国成了半殖民地。面对共同的危机,各民族都起来反抗,像藏族、蒙古族、满族士兵都英勇战斗。杨教授提到一个让我惊讶的知识点,原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7年就用了“中华民族”(Chinese Nation)这个词,比梁启超还早。他们看到了中国人面对侵略时团结成一个民族进行抗争。外敌的压力让大家真正明白我们是一家人,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了自觉。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提出“五族共和”,但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没有找到真正的自立之路。
最后讲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经过28年奋斗,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才真正摆脱了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开始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自强之路,最终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听完杨教授的课,我觉得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在不断的交流、融合甚至共同面对挑战中,逐渐形成的。从最早的多元起源,到中原核心区的引领,再到面对近代危机时的自觉团结,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实现自立自强,每一步都凝聚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智慧和力量。理解这个过程,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能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