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总结音视频内容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英语长难句核心方法论:揭秘句子构建的标准模型

💡 引入标准模型:英语句子构建的核心

大家好!本视频将为大家介绍英语句子构建中最为核心的“标准模型”。这个模型的重要性,就好比名词变复数加“s”的规则——尽管并非所有名词都如此,但绝大多数都遵循此规则。掌握这一核心理念,将为我们未来阅读和写作英语句子奠定坚实基础。

在深入探讨模型之前,我们先通过几个简单问题,帮助大家自行领悟这个标准模型。

❓ 英文句子的主句与主干数量

  1. **一个英文语句(以句号结尾)能有几个主句?** 答案是:有且仅有一个。与中文不同,英文一个句号内只能包含一个主句,不能平行并列出现多个主句。

  2. **一个英文主句里有几套主干(主语+谓语动词)?** 答案是:有且仅有一套。主干标志着一个语句的核心结构。

  3. **一个英文语句里能有几套主干?** 答案是:N套(理论上可以无数套)。既然一个英文语句只能有一个主句,而一个主句只有一套主干,那么多出来的主干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从句

🔍 区分主句与从句:连词的作用

我们如何区分主句和从句呢?请看以下例子:

  • "I eat a lot, so I am fat." 主句是前半句:"I eat a lot"(没有“so”的部分)。
  • "Because I eat a lot, I'm fat." 主句是后半句:"I'm fat"(没有“because”的部分)。
  • "Because I eat a lot, so I'm fat." 这是一个错误的句子,因为它没有主句,两个部分都是从句。

通过以上例子,你会发现从句通常由一个词引导,这个词在词典中标记为“conj.”,即连词(conjunction)。从句正常情况下需要由连词引导。

❌ 词性陷阱:连词与副词的本质区别

这是一个常见的陷阱!很多同学会根据中文语义来判断词性,认为只要是逻辑连接词就应该是连词。然而,在英文中,词性是由其在句子中充当的作用决定的,与语义没有必然关系

请判断以下句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 I eat a lot, so I'm fat. (✅ 对)
  • I eat a lot, thus I'm fat. (❌ 错)
  • I eat a lot, therefore I am fat. (❌ 错)
  • I eat a lot, hence I'm fat. (❌ 错)
  • I eat a lot, but I'm thin. (✅ 对)
  • I eat a lot, however I'm thin. (❌ 错)
  • I eat a lot, nonetheless I'm thin. (❌ 错)
  • I eat a lot, yet I'm thin. (✅ 对)
  • Even I eat a lot, I'm thin. (❌ 错)
  • Although I eat a lot, I'm thin. (✅ 对)
  • While I eat a lot, I'm thin. (✅ 对)
  • Even though I eat a lot, I am thin. (✅ 对)
  • I have to eat less, otherwise I'll be fat. (❌ 错)
  • I have to eat less, or I'll be fat. (✅ 对)

解析:

那些被标记为“对”的句子,其从句都是被连词正确引导的。而那些“错”的句子,则是因为它们使用了副词来引导从句。

  • 副词:thus, therefore, hence, however, nonetheless, even, otherwise。它们虽然有逻辑连接的语义,但其词性决定了它们不能引导从句。如果使用副词,通常需要另起一个句子(用句号或分号隔开)。
  • 连词:so, but, yet, although, while, even though, or。它们的作用就是引导从句。

🤝 主从与并列:分句关系的补充说明

严格来说,英文句内的分句关系分为“主从关系(subordination)”和“并列关系(coordination)”。常见的并列连词可以总结为“FANBOYS”(for, and, nor, but, or, yet, so)。例如,“I eat a lot, but I am thin”中,“but”连接的两个部分地位是对等的,严格意义上不叫主从。

然而,从表面形式来看,它们都符合“一个部分没有连词,另一个分句有连词引导”的特点。为了方便句法分析,在本视频中,我们统称它们为主从关系,不深究其细微区别。

🎯 连词与副词:句法作用再解析

  • 连词的作用:引导从句。
  • 副词的作用:副词在句子中不占据任何固定成分,其作用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如果一个副词被删除,句子的核心结构和合理性不应受到影响。

🏗️ 句子构建标准模型:动词与连词的关系

在一个正常的英文语句中(不考虑省略等特殊情况),谓语动词的数量等于连词的数量加一

  • 主句:有一个谓语动词,但没有连词。
  • 从句:每一个从句(如果不省略)都有一个连词,并有其自己的主语和谓语动词。

因此,谓语动词的数量总是比连词的数量多一个,多出来的那个就是主句的谓语动词。

这意味着,在阅读长句时,我们脑中应有一个“填坑模式”:

  • 每当看到一个新句子,就期待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
  • 每当出现一个连词,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从句开启,我们又需要期待这个从句的主语和谓语动词。

🧠 填坑模式实战:解析复杂长难句

在阅读英文时,我们必须带着这种结构意识。

假想场景:

句子开头是一个介词(如in, on, at),后面跟着名词。你知道这不是主语。接着出现逗号,你还在等待主句的主语。突然蹦出一个连词,你知道它开启了一个从句,从句会有自己的主谓结构,但你仍在等待核心主句的出现。从句的主语和谓语动词出现,从句结束。然后,一个名词出现了,这很可能是主句的主语!紧接着又出现一个连词,又开启了一个新的从句,你再次等待它的主谓结构。新的从句结束后,你看到了一个动词,这正是你等待已久的主句谓语动词!句子主句完成。最后,又出现一个连词,开启了最后一个从句,等待其主谓结构,句子结束。

实际例子:

"The deindustrialization thesis of Boston and Harrison asserts that the replacement of domestic with foreign manufacturing, begun in the 1970s, resulted in the hollowing out of American industry, whereby workers displaced from manufacturing jobs found themselves moving more or less permanently into lower-paying service jobs or unemployment."

  • 主句:The deindustrialization thesis... asserts...
    • 主语:The deindustrialization thesis
    • 谓语动词:asserts
  • 第一个从句(由“that”引导):that the replacement... resulted in...
    • 连词:that
    • 主语:the replacement
    • 谓语动词:resulted
  • 第二个从句(由“whereby”引导):whereby workers... found themselves...
    • 连词:whereby
    • 主语:workers
    • 谓语动词:found

这个看似冗长的句子,严格遵循了“谓语动词数 = 连词数 + 1”的核心结构(3个谓语动词,2个连词)。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从句则由连词引导。

✍️ 英文写作思维:从中文到英文的结构化转换

在英文写作时,我们脑中也应有这种结构模式。不要逐字翻译中文,而是要先思考句子的核心逻辑框架。

鲁迅名言为例:

“譬如你说要开窗,人们一定会阻拦;你若要掀屋顶,人们就来调停,同意开窗了。”

  1. 识别核心逻辑: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对比关系——“开窗”的情况与“掀屋顶”的情况形成对比。
  2. 构建大框架:可以设想为“If X, then Y, but if M, then N”。
  3. 填充细节
    • “你说要开窗”:隐藏的条件关系,可译为“If you say that you want to open the window”。
    • “人们一定会阻拦”:People will try to stop you.
    • “你若要掀屋顶”:If you try to destroy the roof.
    • “人们就来调停,同意开窗了”:they will compromise and agree to open the window.
  4. 整合: "For example, if you say that you want to open the window, people will try to stop you; but if you try to destroy the roof, they will compromise and agree to open the window."

这种先构建框架再填充内容的思维方式,是写出复杂英文句子的关键。

⚠️ 常见句法错误解析与规避

以下是学生常犯的、违反标准模型的错误,请引以为戒:

  1. 连写句(Run-on Sentence)

    • 错误:“I love her she loves me back.”
    • 正确:“I love her, and she loves me back.” 或 “I love her. She loves me back.” 或 “I love her; she loves me back.”
    • 问题:多个主句堆叠,缺少连词或正确标点。
  2. 多余连词

    • 错误:“I don't know that what I need to do to win her back.”
    • 正确:“I don't know what I need to do to win her back.”
    • 问题:“that”和“what”都是引导宾语从句的连词,重复使用。
  3. 副词误作连词

    • 错误:“I worked very hard for months, then I finally reached my target.”
    • 正确:“I worked very hard for months. Then, I finally reached my target.” 或 “I worked very hard for months, and then I finally reached my target.”
    • 问题:“then”是副词,不能引导从句。
  4. 主语重复

    • 错误:“For example, my father he likes to play basketball.”
    • 正确:“For example, my father likes to play basketball.”
    • 问题:“my father”和“he”都是主语,重复。
  5. 中式连词(因果连词重复)

    • 错误:“Because she likes flowers, so I decided to buy her some roses and lilies for her birthday.”
    • 正确:“Because she likes flowers, I decided to buy her some roses and lilies for her birthday.” 或 “She likes flowers, so I decided to buy her some roses and lilies for her birthday.”
    • 问题:“Because”和“so”都是因果连词,英文中通常只用一个。

📚 总结与展望:模型之外的特殊情况

这个标准模型能帮助大家解决绝大多数复杂的句子。然而,就像名词变复数并非只有加“s”一样,英语句子构建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它们会打破“谓语动词数 = 连词数 + 1”的关系。这些特殊情况并非没有规律,我们将在后续视频中为大家详细讲解。

感谢大家收看本视频!不要忘了关注我们的青山学堂公众号,输入“长难句讲义”即可获得本视频的配套讲义。如果大家对我们的课程感兴趣,也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手获取更多课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