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总结音视频内容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睡前消息295】100年来“工”与“人”
大家好,2021年7月1日星期四,欢迎收看提前播出的税前消息295期。本期节目将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主题,从“工”与“人”的角度对中国历史进行简化回顾。
工业经济与劳动人口
1911年清朝灭亡十年以后,1921年中共建党。在建党之初,中国的钢产量极低,无法满足农业社会的金属需求,必须依赖外来供应。当时,中国制造机器的能力几乎为零,整体上还停留在农业社会。然而,一些依附于外资的工业人口和4亿的农业人口相比,这些工人和学生在生产率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收入也相对较高。
工人与知识分子的结合
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最早的群众基础来自于工人和知识分子。1921年建党会议的名单都是接受了欧洲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1922年初,中共迎来了第一个工人党员徐眉坤。在建党之前的1920年7月,徐梅坤在杭州组织了印刷工会,并开始在浙江出版工会刊物。他的入党也标志着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开始和群众的自发性结合,证明共产主义在中国兴起有自发的社会基础。
工业人口的影响
这一代工人倾向于革命,并不是因为生活艰难,而是因为他们比其他群众更接近于现代产业,更了解现代社会,更有进步意识。他们的加入为共产党根据地建立了一支中国素质最高的军政干部队伍,也培养了中国实质率最高的军队。
工业的发展
共产党在长治的太皇山区建立了第一个钢铁企业长治铁厂,1946年开工,1948年1月10日开始出铁水。这些工业人口的加入,为下一阶段建立自主工业提供了人力基础。
结语
工业人口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们的人数,塑造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工业人口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睡前消息295】100年来“工”与“人”
工业技术的重要性
沈阳是一个大工业城市,附近的安山府有两个配套产业基地。然而,国民党的工人每年只能生产60门迫击炮和12万炮弹,效率远不如解放区的作坊式工厂。
东北野战军的贡献
东北野战军拿下沈阳后,第一年就造了两万发重型炮弹,为南方的简化战争提供了支援,也为后来的抗美援朝储备了弹药。
张吕迁的故事
1950年,中国开始抗美援朝。张吕迁,一位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为苏联雷达增加了快速跳频抗干扰功能。这也是中国知识和技术的新中国创造的奇迹。
共产党的建设能力
成渝铁路是最能体现共产党建设能力的项目之一。新中国修成渝铁路的时候,苏联的援助物资还没有到,几乎所有设备都是旧中国留下来的。
工业技术的发展
中国在苏联援助下,用三年时间造出了汽车和喷气车战斗机,11年造出了原子弹,17年以后能够发射人造卫星。这些成就让中国进入了技术进步最快的历史阶段。
社会矛盾的发展
随着教育规模的增长,新一代中学生对国家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导致了社会矛盾的不断发展,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压力。
工业化的影响
中国已经从苏联获得了中低水平的工业技术,但在苏联自己产业升级停滞的前提下,中国必然要向更发达的西方获取技术转移。
【睡前消息295】100年来“工”与“人”
工业化的选择
中国在1980年试射了洲际导弹,保证了国际安全,同时也打开了门做生意。中国选择了战略上导向西方,引进外资,买机器,动员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给西方生产消费品再赚外汇扩大生产。
中国的发展路径
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考虑过卖一部分资源换发展资本的方案,但是毕竟中国人多地少,卖资源支撑不了发展。所以中国选择了利用高素质劳动力造消费品出口的方案。
中国的发展成就
从七十年代末到两千年,中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事实证明这套体系是非常成功的。大多数愿意离开家乡的年轻人都能在城市找到工作,收入是农业的几倍。妇女的地位快速上升,婚姻法已经公布了几十年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普及到每个角落。
中国的持续进步
中国持续占领出口市场,获得产业转移。中国持续搞的超前教育,每年都扩大20%左右。中国持续投入搞基础设施,尤其是在交通和能源两方面下了大本钱。
中国的未来展望
在2021年的今天,中国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已经不屑和其他发展国家并列了。期待这一代年轻人创造出超越前100年的新生活。感谢大家收看,我们周日再见。